PRMIA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GCPRM)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內銀理財產品 風險大

惠譽警告:內銀理財產品欠透明 風險增大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2-12-06
內銀為拓展業務而大量開發理財、投資產品,但也引發外界對銀行風險的關注。評級機構惠譽昨 (5) 指,內地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為行業帶來的風險增大,主要因為內地銀行不少融資都來自該渠道,而且獲得的資金規模更越來越大。而理財產品與定期存款類似,但銀行可自行釐定產品的收益率,很多此類資產和負債更計入表外項目。
香港《文匯報》報導,惠譽發表的報告指,第 3 季中國大陸已發行的理財產品總面值擴大至 12 兆元 (人民幣,下同) ,預計在年底前可超越 13 兆元,而 2011 年年底僅為 8.5 兆元。
與以往不同, 2012 年的理財產品主要由合資銀行、城市或鄉村銀行售出,佔整體理財產品金額 85% ,但這些銀行的流動資產及存款基礎都比較薄弱,使銀行更容易受理財產品還款問題影響。
惠譽又指,表面上理財產品規模佔商業銀行存款的比例為 16% ,水平適中,但非國有商業銀行在這個比例上高得多,更有持續上升的趨勢。而新增人民幣存款中,有一半是通過此渠道籌集。該行又表示,部分理財產品的收益將用作償還銀行債務,以提升銀行還款率,但實際上這些債務只是由投資者償還,並非借款人。加上銀行於出售理財產品時,並沒有公開詳細資料,令投資者不能得知真正風險。
近日有報導指,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員工私賣「中鼎財富投資中心 (有限合伙) 入伙計劃」投資產品,產品到期後客戶本息均無法兌付。對此,該行上海分行稱事件屬於該行員工的個人行為,相關產品並非華夏銀行的理財產品,該行也從未代銷過該款產品。事件曝光後,市場擔心事件或只是冰山一角,恐引發內銀「雷曼」事件。
截至今年第 3 季末,內地銀行平均每日發行 100 種新理財產品,流動性很高,更有約 75% 理財產品期限在 6 個月內。惠譽負責中資銀行評級的朱夏蓮指,理財產品在發行及還款管理上,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加上相關的信息披露不足,而且很多資產和負債大部分時間都計入表外項目,問題令人擔憂。
中金公司預料,華夏事件後,監管層將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比如對銀行承擔實質兜底風險的融資方式增加撥備計提和資本金要求,加強對操作風險的監管等。但中金認為,監管政策應重「疏」而不重「堵」,加強影子銀行體系透明度、建立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防火牆、增加合格投資者認定、打破兜底神話、強化市場化運行機制的建立均是監管發展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