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MIA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GCPRM)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台灣金融研訓院(ERM) 二、公司治理的風險類型

                            公司治理的風險類型
講師 曾慧敏
國際風險管理師大中華認證中心(GCPRM)

一、    風險定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風險,只是風險擴及的範圍和程度有別而已,風險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則因人而異。雖然風險是一個抽象術語,人們對於風險與報酬之間權衡的理解卻相當複雜。所謂的風險,直觀來說是指那些完全在意料之外突然增加的成本,或其他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突然出現的花費,因而消耗了我們留作他用的資金,也就是說風險源於成本和報酬的變化。特別是遭遇巨大損失,以致打亂計畫的可能性會有多大,為此風險定義為導致非預期損失的收益波動率,高波動率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高的高波動性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眾多變量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那麼,公司治理過程中,可能會遭遇那些風險?又該怎樣用系統性方法來考慮所有這些風險因素呢?
二、風險類型
風險因素大體上可以分為下列類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和監管風險、經營風險、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茲分別說明如次:
(一)                市場風險:是指金融市場價格和利率的變化將會降低證券和投資組合的價值。固定收益產品的價格風險,可以分為一般的市場風險(整個市場價值下降的風險)和考慮到具體金融交易的特定市場風險,其也能反映隱含在工具中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有四種主要的類型,包括利率風險、權益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
(二)                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信用品質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證券或投資組合的價值。違約,即交易對手不願或沒有能力履行合約義務,這是信用風險的一個極端例子。
(三)                流動性風險:是指資金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指的是一個企業籌集現金償還債務的能力,可以滿足交易對手對於現金、保證金、抵押的要求。資金流動性風險是指可以透過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設置信用額度和監控融資能力來管理。
(四)                操作風險:是指不完善的系統、管理失誤、錯誤控制,詐欺和員工失誤所導致的潛在損失。
(五)                法律和監管風險會由於各種原因產生,其與聲譽風險(下文將對此進行討論)密切相關。比如,交易對手可能沒有法律和監管的授權,就參與了具有風險的交易。
(六)                經營風險:是業界的傳統風險,例如,商品需求、商品價格以及製造或運輸成本的不確定性。
(七)                策略風險:是指在獲利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不確定性重大投資的風險。如果因為這項商業冒險失敗了,那麼公司通常將會遭受巨大損失,連帶使公司的聲譽也會受到波及。
(八)                聲譽風險:是指企業的道德行為,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三、公司治理的社會責任
21世紀初,美國爆發知名企業如安然(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和其他此類公司的企業醜聞,震驚全球並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為此,一些專家相信,聲譽風險才是真正浮現出的問題,這也是最難防範的“軟風險”。另外與企業聲譽息息相關的議題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包括企業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人類健康的保護、環境保護、污染最小化和社會經濟影響等,迫使公司治理的管理階層不得不去面對及提出因應之道。在金融界最知名的是赤道原則(The Equator Principles),這是200210月,荷蘭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在倫敦召開一個由9家商業銀行出席的會議,討論專案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問題。20036月,花旗銀行、巴克萊銀行、荷蘭銀行西德意志州立銀行等10家國際領先銀行宣佈實行赤道原則;隨後,匯豐銀行、JP摩根、渣打銀行和美洲銀行等世界知名金融機構也紛紛接受這些原則。認為金融機構對於重大項目提供資金時有責任評估、監督環境和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赤道原則旨在決定、評估和管理專案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並將風險分類為ABC三類(即代表高、中、低的風險程度) ,其中AB類的借款人須完成一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銀行根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內容進行形式和實質的審查,再決定是否提供貸款。過去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長期偏重的是信用風險,但隨著氣候變遷和環境生態問題日益嚴重,赤道原則的環保風險已成為金融界及企業界關注的焦點。對金融業來說,發展綠色金融成為新的業務和趨勢,對一般企業而言,發展綠色經濟除了講求獲利外,其附加價值就是為企業形象有加分效果。

本資料為GCPRM講師所編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及翻印。引用本文,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