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MIA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GCPRM)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文創金融的風險評估

該如何評估文創產業的金融風險

引述以下文章,給大家參考

以上海為例,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之發軔、現況、成就與缺陷(四)
作者:羅海資  2011-12-03 
 

對上海文創政策的取法之道

正如John Anthony Howkins所說,創意除了需要自由,更需要有市場。依據文建會資料,台灣目前具有出口能力的文創產業,以影視、流行音樂、設計、茶生活四大文創產業為主,像今年以《賽德克巴萊》電影揚名國際的導演魏德聖、從台灣至中國開疆拓土甚至在香港上市的天仁茗茶,都呼應文建會的資料。台灣要建立創意園式的育成中心不難,事實上台灣各院校就有著不少的創業育成中心,然則,台灣缺乏更系統化、更標準化的推手,加速台灣文創業輸出到國際,這也就是文建會所說的,從「集創力」到「集產力」的跨越。

然而,這跨越並不容易,對銀行來說,文創產業的風險難以量化評估,也因此,台灣位屬中小企業的文創業者要取得融資極不容易。我們當然可以輕易的將天仁茗茶或是如同智冠、網龍、紅心辣椒等諸多的遊戲公司劃歸文化創意產業,再說明其已成為大規模的上市公司得以自滿,但其實很多真正篳路藍縷的文化創意產業,很難找到錢。這些規模不大的文創業者,商譽價值無法量化,規模小,抵押擔保品也不足,科技業有專利可以抵押,但是文創產業的無形資產來自腦裡的創意概念,無法抵押,除非有個富爸爸,資金缺口很容易出現。過往他們的資金來源如果不是自籌,就是收斂在上市公司的基金會下,或者依賴上市公司董事長心血來潮時的轉投資,如同光碟業者中環在電影事業上的轉投資,但是這又會因為公司體質的良窳、負債比的高低、本業景氣的好壞而影響轉投資的力度。台灣需要一個真正處理文創業者融資的平臺。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聚落成功的結合了創意人才、大專與技術院校、觀光資源,但串起整個產業鏈上的關鍵,讓上海得以提高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主因,還是來自於滾滾不斷的資金活水。上海市政府在文化創意的產值與文創聚落的數量,並非沒有數大便是美的好大喜功嫌疑,但是在投融資上的努力則是確切的。

上海的做法提供我們一個借鏡,或許台灣可以借重類似中華徵信所或是中華信評這類對產業有專業經驗,能給予信用評價的公司,與政府共同架構協助文創業者融資的平臺。當然,是不是要如同上海般成立子公司、股權比重應如何拿捏、政府/信評公司/文創業者應如何劃分對等的權利義務、如何檢覈,怎麼維持投資領域的平衡,這都是可以討論的細節問題,重點是必須要有暢通的融資管道。單憑國家之力,子彈也有限,畢竟國發基金所司範圍太廣,如果能透過信評公司讓臺灣的創投資金涉足文創領域,既增加子彈,也能納入另一種專業視野,或可突破文創產業的瓶頸。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政府以國發基金成功的建立投資典範,吸引民間風險投資資金進入文創領域個案,當大家跟著投後,政府資金就可以騰挪出空間給風險投資公司和天使投資人,一方面不與民爭利,另一方面也能尋找更有指標意義的投資標的。

然而建立起文創典範的同時,也要避免過於不及,不要讓標竿企業成為如同電子產業的三星般的資本大鱷,吞噬其他中小型的文化創意發想者。比方說不要讓一間大的上市電影公司迫使小企業電影人非得與其合作才能實踐創意,但卻又被剝削大部分的創意利潤。要做到這點,就必須不能讓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融資貸款只有資本大鱷才能取得,這其實又回歸到信評公司的角色扮演。

近期文建會新任主委曾志朗,甫上任時便強調,隨著文建會2012年升格為文化部,將成立「文創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創院將直接負責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融資業務,這是一個可喜的開始,因為無論商業模式怎麼演繹,立法支援以及足夠位階的管理單位都是必須的。目前國發基金已搭配富蘭克林文創創投基金,投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所組成的華星公司,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看得出來政府希望在文創產業建立突破性典範,筆者也希望這能成為另一個如同中國創業板上市的華誼兄弟,而最終,能多方向的在各文創領域培育出不只一間的上市公司,既能互相競爭以保持實力,也能讓社會大眾以眾人的力量支持產業,創造多贏局面。不過也別忘了,華誼兄弟目前也被中國A股創業板市場列為高機率下市的企業,在資本市場IPO應是文創業者的過程而非終點,莫要讓上市機制變成激情的投資遊戲,反而戕害文創產業長期的創造力與成長力。

倒是對於一般常說的兩岸合作,筆者有不同的看法。兩岸在製造業的代工產業供應鏈上雖有進入先後之分與經驗深淺之別,但面對金融危機與歐債恐慌這類對製造業的重創,兩岸同處在需要思考更精緻產業轉型的巨大挑戰。如何以文創產業突圍,讓GDP成長,也同為未來的發展主軸。惟台灣之於中國為「以小事大」,其關鍵非僅止於表層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正如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詹文男在《打破潛規則 擴大兩岸產業合作》一文所提及: 「兩岸產業經濟發展各異且規模懸殊,大陸多為政府可以政策主導的大型國營企業,台灣則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如何分工才能降低合作時可能被併吞的疑慮,的確需要細緻的安排。」恐怕且戰且走與隨遇而安會是較好的做法,突破性的合作或許不適合由政府主動提出,若以民間資金為先導(比如說郭台銘以10億人民幣投資山西影視基地),政府再適時依需求協助,可能會是較好的做法。

John Anthony Howkins
認為,惟有當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達到全國GDP7%以上,該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算是其核心創意產業,而英國的產值數字是9%筆者在此也期許,未來台灣也能如同英國一般,讓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家的產業支柱。

參考資料:
1.
《曾志朗掌文建會:明年設文創院 負責投融資》邱莉玲,工商時報,2011.11.29.
2.
2008-2010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分析報告》智庫線上,2008.04
3..
《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及其啟示》佟賀豐,科技與管理,2005.01
4.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特質與發展關鍵》安徽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張曉軍,2006.06
5.
《發展我國創意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王翠霞/羅雁翎/高源,企業經濟, 2006.06
6.
《論上海技術創新中的產業集聚性》殷醒民,復旦學報.NO.42004
7.
《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研究》蔡江渝,財經界.NO.22007
5.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探討》錢敏傑,2009.09
6.
《記憶的延續——舊產業建築園區與創意產業園的結合》郭佩豔,2007.06
7.
《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2011
8.
Communications in ChinaJohn Anthony HowkinsPrentice Hall Press1982.07.05
9.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John Anthony HowkinsPenguin Global2002.06.01
10.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國務院,2006.09
11.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共國務院,2011.03
12.
《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上海市政府,2011.04
13.
《文化軟實力藍皮書: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社科文獻出版社,2010
14.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共國務院,2009.09
15.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國務院,2011.10
16.
4大文創業 帶頭進軍國際》邱莉玲,工商時報,2011.11.30
17.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年)》上海市政府,1999
18.
《關於加快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政府,2009
19.
《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實施意見》上海市政府,2010
20.
《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上海市政府,2005
21.
《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李天鐸等,遠流,2001.06
22.
《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黃光男,典藏藝術家庭,2011.07
23
2010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1.07
24.
《文化大商機:中國文化創意藍海,21世紀12新契機》徐中孟,理財文化,2007
25.
《關於上海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發展瓶頸及對策的調研報告》上海市政府,2011作者羅海資:
曾任嘉實財經記者、資策會《網路通訊》主編、中華徵信所徵信研發部主編。
自台北移居上海,接觸到一如台北/東京/紐約的另一個魔都與地獄廚房。不過,魔都可以是遊樂園鬼屋,地獄廚房也常有令人讚嘆的菜色;唯自我期許以對城市的深刻觀察,持續找到與維繫生命中重要的事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