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段風暴 兩種觀點
大到不能倒:金融海嘯內幕真相始末
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
這兩本書都是記錄事件,不同作者觀點不同,以至於有兩種基調。簡單說,一本將經濟蕭條與金融風暴歸因政府失靈,另一本則認為是市場失靈。
談金融事件過程的書籍不少,看多也煩,如果休閒時間多,以上兩本拿來打發時間剛好,近來,市面上出現一些本地作者寫的金融小說,說實話,內容很無聊,看了浪費時間,不如就本這兩本書當小說看還實際點。
電影中,麥克道格拉斯(gordon gekko)說:要知道怎麼避開房價下跌帶來的風險?.."buy my book!".下面的聽眾大笑。
事實上這卻也是國內目前書市中的寫照.
自認救世主的有兩類,一類書宣稱他的系統絕妙神奇;另一類,則寫書批評第一類是騙子,根據自己的觀點符合政治正確(長期投資),符合道德(採用財報與經濟指標、循環等基本分析),比別人賣得高(9000點你還在喊多,我已空手了)。
那救市主呢?柏南克說:"貓耳洞裡沒有無神論者,金融危機中沒有道學先生".他以此勸說鮑爾森暫時限制股市放空,以救市。
論起道學,我們期指交易人才真的不是道學先生,做多的時候,歡迎價格漲到太空,放空的時候,價格光跌到地面差可滿足,最好能跌到地獄,才心滿意足,畢竟世界上沒有救助空方的政府吧。
道德因主觀角度不同而不同,要顧及黎民眾生受金融風暴影響是一種,而要避免拿納稅人錢去拯救不良銀行又是另一種,角色不同,自然角度不同,救與不救都有道德問題。
Paulson就是例子,他是財長,又是前高盛的領頭羊,市場出身的他不是那麼執著在大到不能倒,但政府官員的角色讓他必需正視萬一如AIG之類的公司倒了,將有幾千萬甚至幾億份民眾的保單出問題。
Paulson也有兩位,一位是擔心次貸風暴股市暴跌的財長,一位為是透過放空次貸商品,大賺37億美金的避險基金經理。果然,金融風暴中,不作道學先生才是正道,只不過這個"道",就各自定義罷了。
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這本書談的就是2007~2008的次貸風暴,故事是以美國最主要的幾家投資銀行雷曼、美林、高盛、摩根史坦裡與金融機構花旗、美銀大通、AIG等在面對危機時,企業高管的處置與應對,同時對應的是政府財經高管,包括財長、央行理事與主席、證券業主管等,在政府面對危機處理的態度與原則,作者觀點即是市場失靈。
Lord of Finance 講的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面對蕭條與金融危機,在美、英、德、法四國央行總裁各懷心機下,非旦未能有效解決題,反而更加深現況的嚴峻程度,此書作者觀點在政府失靈。
---------------------------------------------------------------------------------------------------------------------------
有關「Lords of Finance」的介紹,可以看看下面的資訊:
資料來源:環球思想家的推薦書單
《金融眾神》(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Broke the World)
原於2009 年出版,評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危機,痛陳全球四大央行聯手拯救金融體系,卻犯下決策錯誤,最後導致經濟陷入大蕭條,唯一能夠對症下藥的人是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Keynes),因此凱因斯也被後人稱做「資本主義的救世主」。
作者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在下筆之際適逢全球金融風暴,各國銀行家、財經首長、政治人物等使盡手腕力挽狂瀾,發現要處理金融危機,最困難者莫過於處理大眾心理恐慌所帶來的市場崩潰,字裡行間不免以古喻今。本書的三名推薦者博德索爾(Nancy Birdsall)、納拉揚(Deepa Narayan)與雷恩(Paul Ryan)都是財經專家,其中博德索爾是美國環球發展中心的創始人,納拉揚乃世界銀行的資深顧問,雷恩則不僅是美國共和黨議員,也是該黨經濟政策的幕後推手之一。
---------------------------------------------------------------------------------------------------------------------------
2009.10.31 《香港經濟日報》
投資經理里亞卡特.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所著的《金融眾神》(Lord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榮獲今年《金融時報》/高盛年度商業書獎(Financial Times and Goldman Sachs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
本書描述的是歷史上另一場常用來和現在對比的經濟危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結果的脆弱、被吹破的泡沫,直到1930年代的大蕭條。
書名中的Lords of Finance是指當時的西方四國: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央行行長,作者顯然認為,這四個掌握著西方經濟政策大權的人,應該對1930年代的金融危機和大蕭條負責。在領獎之後,我在BBC Four的「世界新聞」節目上看到他接受採訪,認為世界經濟仍然十分脆弱,各國央行不能因為看到復甦苗頭而過快取消刺激經濟的政策。
作者本人是移民肯亞的印度父母的後代,曾在劍橋和哈佛學經濟,1980年代曾在世界銀行工作,以後當投資經理。
據報導,《金融眾神》追溯一度譽為「全球最排他集團」的央行四大天王--英倫銀行行長蒙塔古.諾曼(Montagu Norman)、法國央行行長埃米爾.莫羅(Emile Moreau)、德國央行行長雅爾瑪.沙赫特(Hjalmar Schacht)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班傑明.史特朗(Benjamin Strong)的崛起和失策。艾哈邁德是業餘作家,現任投資管理公司Rock Creek Group顧問。他認為,經濟大蕭條不是上帝的作為,也不是資本主義矛盾的結果,而是經濟決策者一連串錯誤判斷,以及金融官員集團接連犯下空前錯誤的結果。在9月中旬這書獲入圍最後6強時,評委團稱讚此書文風典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