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款利率明降暗升 2.存貸利差縮小 3.銀行定價自主權提高
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7)日調整利率的同時,也調整了利率浮動區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大陸央行利率自由化的一種嘗試,也成為人行調整利率之外、政策的一大亮點。
人行的新規定將原來基準利率的管理上限提高了10%,這表示銀行可以將存款利率提高到基準利率的1.1倍,在此之前則不允許有上浮,而一般貸款利率也由原先的0.9倍調整為0.8 倍。
對於銀行而言,此次調整後存款利率明降暗升,表面上自3.5%下調至3.25%,而浮動空間擴大至1.1倍後,實際可達3.575%,而貸款利率下浮,使得實際貸款基準利率降為5.679%。銀行利差由此前的3.06百分點顯著壓縮至2.104百分點,接近1個百分點。
證券時報報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表示,透過調低貸款利率下限、調高存款利率上限,銀行實際利差就進一步收窄,「此次降息,雖是存貸款利率同步下調,但銀行實際利差在收窄,因此實質上是非對稱降息;由於存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增大,此次降息也意味著利率自由化又邁出了一步。」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也強調,在關心人行降息的同時,也應該要關注此次放寬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背後的意義。
他表示,利率浮動區間放寬,給予銀行更多的定價自主權,銀行對於定價幅度可以「隨行就市」。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人行此舉意義重大,利率實行有區間浮動,意味著利率自由化改革邁出了一大步,同時,存貸款利差縮小,將會對銀行的盈利有負面影響,短期內會提振股市,對於實體經濟的增長更為有利。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說,隨著利率自由化的進一步推進,銀行間競爭將加劇,貸款業務還是不是最合適的買賣,需要銀行進一步權衡。
-----------------------------------------------------------------------------------------------------------------
大陸利率自由化不宜冒進
開南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財金組特約研究員孫效孔
中國金融當局為了穩增長,不但連續兩次降息,更大膽啟動了利率自由化工具。對於存貸利率採取不對稱的降幅,存款利率降得少,放款利率反而降得多。這樣的做法看似靈活,卻凸顯了大陸「救經濟」的急迫感。但是冒進式的利率自由化,對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反而會弊多於利!
放款利率不宜驟降
放款利率降得太快,對於目前的大陸經濟而言,最少會有三個嚴重的後果。首當其衝的,就是助長房地產飆漲的泡沫,台灣因為融資利率低廉以致打房失敗,就是現成的例子。
其次,由於大陸銀行主要貸放對象是國企、大民企和地方政府,低廉的利率會鼓勵它們投資低效率的項目,進而壓抑生產力和經濟成長率。另外,低於均衡水準的放款利率,終將壓低資產報酬率,逼迫資金走向高風險的投資。這個後果,不僅影響大陸,更會為包括日、韓、台、港在內的東亞金融市場,帶來廣泛且深遠的負面效應。
中國降低放款利率的真正時機,應該是在經濟明顯衰退時,而現在的經濟只是成長趨緩。所以在這個時刻,貿然採取輕率的利率自由化措施,不僅不適當,甚至顯得過於衝動!
放款利率自由化慢慢來
為了避免前述的三個問題,即使在必要降息的軌道上,放款利率的自由化,應該有別於美國聯準會的「扭轉操作」。要多鼓勵中短期利率的折讓,並且避免壓縮長期融資利率,因近期房市似乎已因降息而再度升溫。人行6月份「利率新政」的最大敗筆,就是對所有天期貸款利率,一律放開到0.8的浮動區間下限,如此一來長期融資利率就降太多了!
美國實施「扭轉操作」的最重要原因,是失業率偏高,所以必須引出長期投資。但是大陸沒有這個問題,因此在放款利率的自由化上,反而應該收緊中長期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下限,優先放開短期貸款利率就好。
先讓存款利率自由化
在大陸當前的金融體制,人民銀行在利率自由化上應該優先放開的,應該是讓銀行的競爭提升存款利率。最近人行雖然調降存款基準利率,但卻對存款利率啟動「上浮1成」的新機制,從而壓縮了存款利率的降幅。就這點來說,人行確實為利率自由化,踏出了聰明的一步!
另外,推動銀行提供存款保險、避免以存準率作為政策工具或放開各銀行存款利率「上浮」的幅度,都是立即可行的存款利率自由化措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人行在6月份調高「上浮」可達10%以來,立即有多家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頂”,顯示均衡存款利率絕對高於現行的水準。而持續放開或直接取消「上浮」的上限,不但有助於各銀行在存貸比限制下配置其存款吸收之組合,更可因整體期限結構的改善,降低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
利率與經濟的自由化必須同步
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是因為銀行過度供給資金,為的是追求銀行的利潤。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決定了銀行業的結構與生態,也為銀行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如果為了削減銀行業暴利,貿然從兩頭以存放款利率夾殺銀行,難保不會引發西班牙式的泡沫。
所以,在中國的經濟體制尚未真正轉型之前,利率自由化必須審慎。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形象,卻身陷冒進式的自由化,豈非得不償失!
(本文刊載101年7月20日於旺報A2版之社評,原標題為「大陸利率政策操作須審慎」)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